《辞赋家》开栏致读者


盛世兴赋,赋颂中华。一大批老中青优秀诗赋作者吟诗作赋,歌颂新时代,赞美新生活,给文坛增添欣欣气象。

辞赋文化公众号和辞赋文化网今推出《辞赋家》栏目,旨在向读者推介在当今诗赋界有成就、有作为的辞赋、诗词、楹联作者及其作品,让广大读者更好地认识、习和创作诗词歌赋,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。

感国运之变化,立时代之潮头,发时代之先声,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殷切嘱托。为时代而歌,为人民而赋,是诗赋作者的文化使命。欢迎诗赋家积极参与《辞赋家》园地的耕耘,拿出自己的好作品,与读者分享。

《辞赋家》栏目征稿启事:诚盼学识渊博之辞赋作者赐稿。唯求辞藻典雅、意蕴深厚之骈赋。来稿请附个人简介,发送至cfwh2007@163.com。(投稿请标明:《辞赋家》栏目)


赋咏盛世 蔚成大观

——《辞赋家》百期感言

王改正


文运和国运相牵,辞赋欣逢盛世;文脉同国脉相连,歌风绚彩神州。由辞赋文化编辑部开办的《辞赋家》网刊,已刊发100位辞赋家的200篇佳作,赢得社会广泛关注。辞赋家们怀着满满的中华文化自信,倾尽心力才华,传承中华美学精神,撰写辞赋佳作,实践中华辞赋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。再回首浏览这百家赋作,琳琅满目,精彩纷呈,汇成一部辞赋文学长卷。

赋者,古诗之流也。中华辞赋,是中国三千年文学史上源远流长的主流文体,是中华民族文学遗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。在中国文学史上,辞赋文学的地位曾经享有过比诗更高的地位。宏丽的辞赋文学形式彰显国家气象,蕴含中国文化精神,承载中国精神传统,是“经世不衰而历久弥新的独立文体”。龚克昌教授曾强调说:赋体文学是我国先民们聪明才智的结晶,她为我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增添了无限的光彩。

2008年,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传承发展辞赋文学,闵凡路与刘忠德、范敬宜、程树榛、李东东、吴昊、周笃文、黄彦、袁志敏等名家一起,创办《中华辞赋》杂志,成立《中华辞赋社》,受到高层领导、文化艺术界、辞赋文学研究专家学者,广大读者广泛好评,赞誉有加。2011年在北京举办的“中华辞赋高峰论坛”,使中华辞赋声名大振。《中华辞赋》杂志也在中央领导的关心支持下,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为国家正式刊物,并且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担任首任社长,新华社原副总编辑闵凡路先生担任总编辑,填补了国内辞赋期刊的空白。辞赋文学的天空更加群星灿烂,势如潮涌,佳作纷呈。全国各地,名山胜水,古城新店,多以优美的辞赋作为文化名片,雅健之风再登大雅之堂。党和国家领导对辞赋事业的关心和支持,极大地推动了辞赋事业在新时代的复苏、繁荣和发展。辞赋之花“忽如一夜春风起,千树万树梨花开”。

2016年马凯同志曾给闵凡路先生写信说:“《中华辞赋》作为文化平台,聚集了一大批能诗善赋的能者,对于传承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功莫大焉。”2017年元旦,马凯同志又给何建明社长和闵凡路总编辑写信,祝贺《中华辞赋》创刊三周年: “《中华辞赋》异军突起,在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独树一枝。大旗一举,平台一搭,应者云集,‘冒’出了众多辞赋高手驰骋文坛,令人感佩。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鼓与呼,是我们共同的心愿。”马凯同志还为《中华辞赋》赋诗一首:

六载蓄芳莫谓迟,三秋竞放俏一枝。

花香自有群蜂聚,草碧任凭万马驰。

笔底沧桑收古赋,人间忧乐化新辞。

通灵钟吕呼和鼓,共为中华圆梦时。

辞赋创作者的队伍也越来越大。辞赋作品在报刊、电视、网络上,在城市广场、名山胜水的碑刻上,在各种名目的诗赋大赛、 吟诵会上频频亮相。闵凡路先生的《世界和平赋》随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升上太空;他的《为人民服务赋》在中南海存放。《中华辞赋百家赋选》《当代辞赋名家作品精选》《中国共产党百年百事赋》,以及全国各地专题辞赋作品集、辞赋理论著作如雨后春笋,纷纷面世。从2023年开始,规模宏大的辞赋文学工程《新时代中国赋》正在全力推进。可以说,五四运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,中华辞赋这一优美的文学形式在中华民族新时代,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,迎来扬帆之势,中华辞赋的春风已经吹拂,中华辞赋的春天正在到来。

盛世兴赋。《辞赋家》与《辞赋通讯》《辞赋苑》一起,在中华文化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。是在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开辟的一个开放的辞赋文学平台,吸引着全国辞赋作手,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,生动展现中国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,展现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奋斗伟业。不同地域,不同年龄的辞赋家都在这里竞放光彩,不同风格、不同题材的赋作都各领标格,力求全面反映当下辞赋文学创作的整体风貌。

习近平文化思想,是新时代辞赋创作的根本遵循。中华民族从新时期到新时代的崛起,是以中华文化的复兴和高度自信为先导和基础的。根深而叶茂,本固而枝荣。辞赋家们“敬畏历史、敬畏优秀传统文化”,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,坚持守正创新,汇聚一堂,各展其才,“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、展示出来,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、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、展示出来”。以满腔热情,为时代而歌,为人民而赋,为文化强国建设奉献自己的心血才华。他们的作品,在继承传统辞赋艺术特色的基础上,大胆创新,融入了新时代的审美观念与价值追求。这200篇辞赋,风格各异,有的气势磅礴,如江河奔腾;有的婉约细腻,似潺潺溪流;有的幽默诙谐,充满生活情趣;有的庄重典雅,尽显文化底蕴。

对中华辞赋文学在新时代最好的继承,就是创作出反映时代精神的佳作。栏目作品选编,也力求精神的温度,思想的高度,语言清新流畅。希望以辞赋美文讴歌中华民族圆梦的伟大历史进军,留下伟大时代的文化记忆。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,中华辞赋文学远没有达到追汉超唐的境界,所刊发的作品,也不都是精品力作,辞赋文学发展的空间还非常广阔。但是,可以肯定地说,所有作者,都是竭尽全力、倾尽才情,完成笔下每一篇作品创作的。对于作者本人,每一篇作品都是他心血浇灌的辞赋之花,都是他自己的才艺精品。三千年中华诗词歌赋,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,是一片鲜花竞放的大花园。我们应该放下心来,把精力才华倾注在作品创作上,付出真情实感,精心结构,尽情抒发。至于是不是精品,评判权在广大读者,在广大人民,由时代审美和历史检验。

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,《辞赋家》栏目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,辞赋作手越来越多。“聚四海英才,续写辞赋豪迈;留千章力作,铭刻时代精彩!”让我们携手共进,赋咏更加绚丽多彩的华章,为中华辞赋的春天培土栽花,创造新时代中华辞赋文学的传奇。


(作者为《辞赋家》栏目主编,中华诗词学会原副会长,《中华辞赋》原副总编辑)


本栏目主编:王改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