辞赋通讯开栏语
辞赋欣欣,人才济济。辞赋文化,呈蒸蒸日上之势。
辞赋文化公众号与辞赋文化网,今开《辞赋通讯》栏目,旨在联络感情,沟通信息,繁荣创作,增进友谊。编者、作者、读者尽可在此间徜徉、寄语。编辑部活动告知,各地方辞赋信息,作者感言,读者评议,文字图片短视频,形式多样,长短不拘。欢迎来稿,不胜感激。
来稿发送至cfwh2007@163.com。(投稿请标明:《辞赋通讯》栏目)
(一)中国长城博物馆正式开馆
6月15日,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的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正式开馆。中国长城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,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项目,集文物保护、收藏展示、教育科研、休闲体验为一体。馆内设有“世界遗产 民族脊梁——中国长城历史文化陈列展”“天下第一关——万里长城山海关专题展”等常设展览,全方位展示中国长城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成果,全景式呈现长城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就,承载着守护与传承万里长城厚重历史文化的特殊使命。
中国长城赋
冯国权
茫茫万象,变换阴晴;芸芸百态,繁衍衰荣。历历长空,圆缺循序;赫赫中华,世代图腾。对语时空,何谓九州丰碑;环顾岁月,皆言万里长城!是曰:连营万里关山静;束甲千秋烽火平。
封卷在考,循迹思源。戍边安邦,关锁辽东接大漠;依形走势,城封漠北链山川。卧雪凌寒,屏障觊觎之胡马;驱炎抗暑,守护富饶之中原。堪称:肩负流年封疆之使命;威慑迭代乱世之夷蛮。如斯伟绩,可向往乎?
顺其踪,赶路穿云,雾漫悬崖直问顶;倚峦俯瞰,风鸣幽谷倒攀岩。注目敌台,扪心似有风敲鼓;屈身跺口,侧耳犹闻箭上弦。有诗云:峰转川回觅古垣,依约巨蟒乱山间。雉堞错落依峦势,城垛蜿蜒走峭岩。郁郁苍松陪傲骨,啾啾野雀伴先贤。鉴功自有春秋月,绥远千年赤县天。壮哉!此乃九州之龙脉;华夏之脊梁。炎黄精神之寄托;民族传承之史鉴。
长城,绵延万里,跨越千年。奠基商周秦汉;功就洪武年间。起步碧海波涛;延伸野域荒滩。曾几何时,风卷旌旗隘口;雪漫铁甲边关。心系沧桑九域;地界农牧双原。然,哨守秦疆汉界,警报两晋烽烟;兵鏖宋唐要塞,火纵明清古垣。红颜泪溶锁钥,骄兵位丧皇权。血溅长城抗战,幡卷四野凯旋。 嗟乎!遥想秦筝亲大漠,常思汉角乱边关。流年无度燃烽火,多少豪杰征战酣。
展卷迎眸,璨若群星。威慑匈奴,当怀李牧之烈;冤魂不散,皆叹自毁长城。据险设防,可慕蒙恬之举;筑城靖边,堪称盖世之功。七战七捷,尽展卫青之勇;龙城鏖战,足显悍将之雄。轻骑漠北,天降霍侯之旅;封狼居胥,彰显大汉之风。东突溃散,运筹李靖之略;西破吐浑,皇敕卫国之封。箭定天山,传奇薛礼之魄;居功平壤,获称神勇之名。岳母刺字,仰慕鹏举之孝;屡战强金,足证报国之忠。封疆固防,可安武毅之虑;劈浪驱倭,有我戚家之兵。巾帼封侯,正名良玉之绩;三千义勇,威慑虎狼之锋。宁远大捷,驰骋袁公铁骑;凛然赴刑,常悯在天之灵。诗曰:烽火边关任纵横,忠心不泯建奇功。群雄尽染蛮夷血,赤胆城碟透甲红。
帅者依城绥远,城城留青史;将者倚关靖边,关关有奇缘。首问山海关,辞罢角山封千岭,话别渝水踞百川。取道居庸关,云台俯卫京畿地,危崖护守帝王幡。漫步紫荆关,碑刻狼牙英烈谱,情怀壮士紫荆攀。亲历平型关,国共联军驰捷报,倭寇他乡赴黄泉。求索雁门关,赤胆杨家撑国运,倾门喋血赴沙滩。心仪娘子关,烈女枕戈不卸甲,阳平烈暑不离鞍。传奇宁武关,义军喋血破城日,闯王抖尘步金銮。梦回玉门关,祁连风雪丝绸路,河西弥漫古城垣。遥望嘉峪关,饮荒月下燃篝火,哨守楼头伴孤烟。可谓:鉴功自有春秋月,驻守中华尧舜天。
如是乎!爱我中华,中华圆梦:修我长城,长城复兴。风雨千年,千年不朽;绵延万里,万里如虹。自是,茫茫边塞,塞塞萌新意;历历雄关,关关践其行。
论者曰:纵有寻夫之泪目,当敬运筹之先贤。常怜佚名于祭祖,追念英烈于供先。幸哉! 仰我先民,血汗千秋之伟迹;思其旧貌,兴观万里之古垣!诗曰:
万里长城万卷书,狼烟烽火已模糊。
关楼仰望清清月,普照山河盛世图。
(二)独库公路横穿天山山脉,连接新疆北疆独山子市和南疆库车市。
1974年由解放军驻疆部队及工程兵部队接力修建,历时10年,百余名官兵长眠于此,被称为英雄之路。现在旅游旺季,独库公路日车流量曾突破2万辆,游客人数达到5万至8万人次,又称为最美公路。为庆祝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,近日在自治区党政军离退休老同志观摩电影《情归独库》茶会上,推出刘书环创作的《独库公路赋》,请欣赏!
独库公路赋
刘书环
惟夫西域莽莽,天路危危。独库两隔,阻于险斯。唤醒古道畅通之梦圆,熔铸当代英雄之史诗。欣于固防之重任,铮铮大军;拓展经济之发展,猎猎雄狮。安境佑庶,腾跃之挥绰;持筹握算,所向之披靡。噫!春和景明岂之等闲,威武霸气荡之传奇也。
稽其穿云破雾,伟业堂堂。贯壑越峰,声绩煌煌。钢钎凿透千载之沉寂,炸药削开万仞之画廊。银花飞舞,不惧岩崩之石裂;峭壁攀援,何辞雷电之雨狂。十年鏖战,一镐一锹皆之豪情;百余忠骨,一桥一隧俱之流芳。遂而青春付之绝巘,韶华洒之蛮荒也。
至若驱车行进,虎踞龙盘。霞蔚岚蒸,磅礴烂漫。变幻炫惑恍若仙阙,目不暇接恰若云端。春雪覆顶,夏花竟妍;秋霜拥翠,冬霰凝寒。沿途地貌,倏忽时节之更迭;种类多样,尽览异景之诡澜。真谓鬼斧神工,一日历之四季;穷极造化,十里阅之大观也。
呜呼!岁序峥嵘,时代变迁。国家腾飞,生机盎然。丝路驼铃之渐疏,车流不息之爆燃。一带一路,焕活人间遗忘之秘境;产业兴举,绘就文旅富民之长卷。于是视觉盛会,全民之向往;秀绝天下,举世之情牵也。
嗟乎!前贤志,后人躬;先辈魂,后代崇。电影情归独库之问世,彰宣筑路将士之群雄。艰苦奋斗,甘于奉献;挑战极限,顽强英勇;排除万难,军民相融。临此深思,感悟跋履躬行之脉动;举踵仰慕,致敬挺膺担当之丰功。至夫哉!铁骨凿冰峰,丹心映苍穹;血汗凝坦途,天堑化飞虹也。
(三)辛弃疾的剑魄诗魂(作者:王树成)
在南宋,辛弃疾算得上一个奇才。他,既称得上勇冠三军的“战神”;词坛上,他与苏轼齐驱并驾,为豪放词派奠基扛鼎;又与李清照并称“济南二安”,开豪放婉约“一代词风”。
辛弃疾的剑气寒光凛冽,诗词却充盈着热血丹心。剑光凛冽,照见一个壮士的豪情肝胆;诗行灼灼,燃着一介书生的雄浑血性。这冷热之间,便是一个完整的稼轩。他的一生,恰似其词中所写“气吞万里如虎”的豪杰,又似“却道天凉好个秋”的倦客,在剑与墨的交锋中,铸就了千古不朽的诗魂胆魄。
他本是马上英雄,二十二岁领五十骑突入五万金营,生擒叛将而归。这等胆魄,南宋小朝廷里是容不下的。朝廷畏金如虎,偏安一隅,哪里容得下这等热血男儿?于是剑归鞘,墨出匣,竟以词章名世。我看他的词,字字都是未冷的剑光,在纸上铮铮作响。“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”,这哪里是文人的酸腐,分明是将军的旧梦。那剑穗上的红缨,想必时常在他眼前晃动,化作笔下“红旗清夜,千骑月临关”的壮阔。可叹这满腔热血,终究只能化作纸上烟云,在笔墨间排遣那无处安放的壮志豪情。
他的诗魂里住着个铁血男儿。别人写愁,是“寻寻觅觅”;他写愁,却是“把吴钩看了,栏杆拍遍”。连那愁也洋溢着刚烈,硌得人心口发疼。他写山水,没有王维的淡远,偏要“叠嶂西驰,万马回旋”,把群山洇染得如麾下兵卒;他写田园,不像陶潜的冲和恬淡,硬是“稻花香里说丰年”,把蛙声演绎成凯歌。这般气象,非胸中有百万甲兵者所不能道。每读其词,总觉字里行间奔涌着一股按捺不住的杀气,那是被压抑的壮志在词章中寻找出口。可恨这满腹韬略,终究只能对着青山排遣,在词句中寄托那未酬的雄心。
最奇的是,这铁血男儿偏生得一副锦绣心肠。他的词,豪放处能裂石,婉约时又可滴水。“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”,这等句子,秦观也未必写得出来。剑魄与诗魂在他身上厮杀半生,终究是诗词占了上风。可那词章里,分明又游动着刀光剑影。他晚年隐居带湖,自号“稼轩”,看似放下了刀兵,却将剑气化入笔墨。“我见青山多妩媚,料青山见我应如是”,这等词句,看似闲适,细品却含着多少英雄失路的悲凉。他的妩媚青山,终究不是陶渊明的悠然南山,而是壮志难酬后的自我宽慰。
晚年居铅山,他说“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身后名”。到底意难平。剑已锈蚀,诗词却愈加锋利。读他的词,至今犹闻金戈之声。那学“想当年,金戈铁马”的慨叹,“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”的自问,都是未冷的英雄血在词章中沸腾的血气。八百年来,多少文人吟咏他的词句,可曾读懂那字里行间跃动的剑影?
辛弃疾留给后世的,不仅是文采风流,更是一个永远面向燕赵边陲的背影,一个在诗与剑的交错中,始终挺立的士人魂灵。他的一生,是英雄失路的悲歌,是壮志未酬的绝唱,是那个时代最深的遗憾,也是历史长河中裂岸惊涛那最为动人的回响。
作者简介:王树成,笔名太行耕夫。资深媒体人。曾任《半月谈》副总编辑,新华社安徽分社、北京分社社长,《经济参考报》总编辑,香港文汇报董事长兼社长,《人民日报》海外版总编辑,第十二届、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。
(四)「清人联语别集笺注」系列新书四册齐发 学术名家共话对联当代价值
「清人联语别集笺注」系列新书四册齐发。主办方供图
(香港文汇网报道)「清人联语别集笺注」新书发布会19日在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主会场国家会议中心举行。由中国楹联学会创始人常江主编的《俞越联语笺注》《王闓运联语笺注》《梁章鉅联语辑注》《范当世联语辑注》等四部新作正式同读者见面。作為中国楹联学界的重要学术工程,「清人联语别集笺注」系列旨在通过搜寻、稽考清朝民国浩瀚史料,将张之洞、俞越、王闓运、梁章鉅、范当世等最值得研究的清代对联名家作品整理成专辑,并分别对其进行校勘、辨偽、註释、解析,以达到抢救和挖掘前人对联作品,為当代及后世对联创作提供范本的目的。
据介绍,继2022年《张之洞联语辑注》一书出版后,今次推出的四部新作进一步丰富了「清人联语别集笺注」这一学术系列。四部著作各具特色:《俞越联语笺注》以晚清学术大师俞越的《楹联录存》為基础,对其联语中涉及的人物、事件、典故等进行了详尽註释,不仅具有文学价值,还為研究清末社会提供了珍贵史料。《王闓运联语笺注》深入挖掘了这位湖湘文化代表人物的对联艺术,其作品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多元风貌。《梁章鉅联语辑注》採用「以梁注梁」的方式,全面展示了这位清代楹联学大家的创作精华。《范当世联语辑注》广辑佚联,汇评曹文麟、吴恭亨等名家观点,附录年谱、墓誌等文献,堪称范氏楹联研究的集大成之作。
新书发布会由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、广西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协办。以「传承经典 联结古今」為主题,会上特别设置了「对联的文学坐标与当代传承」专题访谈环节,由《中国教师报•文化》主编金锐主持。中国楹联学会创始人常江,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小龙教授,中华诗词学会前理事、书画家魏新河等专家学者齐聚一堂,就清代楹联的文学价值、歷史意义及当代传承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。
与会专家纷纷表示,这套丛书的出版不仅是对清代楹联艺术的致敬,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。
常江在发言时强调,今次发布的四部新作,是对清代楹联作家的一次重要梳理,具有里程碑意义。他特别感谢了读者对楹联书籍的热爱与支持,指出对联的书不是畅销书而是常销书,正是读者长久以来的支持给了他们信心与动力。同时,他还强调了选本严谨、註释準确、评价独到的重要性。
李小龙从中国古代文学的角度出发,阐述了楹联在中国文学中的独特地位。他指出,中国文学最核心的部分是诗歌,而诗歌中的对仗与对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,因此对联在这个意义上也是中国文学最核心的那一部分。另外,中国文学中的对仗之美,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,其中最讲对仗的是对联。这种对仗之美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文化表达。他还提到,对联的研究应重新被纳入文学研究的范畴,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学术成果问世。
魏新河则从学术与文化的角度,高度评价了「清人联语别集笺注」系列的意义。他指出,歷史上对联作為文学题材之一,深受各阶层人士的喜爱。他呼吁,社会各界关注对联的文学价值,推动对联文化的传承与发展。同时,他还提出了设立「对联节」的设想,进一步弘扬对联文化。
本栏目主编:王德艳